我們在使用一些網站分析工具的時候會發現一般報表會被分成三大模塊:用戶訪問、內容瀏覽和流量來源。每個分類都由各種分析度量組成了各類的展示報表,這里先介紹一下內容瀏覽模塊(主要指的是網站的頁面瀏覽)下的各種度量,以及基于這些度量我們可以實現哪些細分。
頁面的基本度量
下面羅列的是一些頁面的度量:
頁面瀏覽次數(Pageviews)
頁面被打開或請求的次數。
唯一頁面瀏覽次數(Unique Pageviews)
這個是Google Analytics上面使用的一個度量,主要是避免頁面的重復加載和刷新導致Pageviews虛高的情況,所以在同一個Visit當中重復打開同一個頁面,該頁面的Unique Pageviews始終只被記為1次。
訪問次數(Visits)
頁面的被訪問次數,如果按照獨立頁面來計算每個頁面的Visits,其實結果與上面的Unique Pageviews是一致的,所以很多網站能分析工具里面沒有Unique Pageviews,而直接用Visits來衡量頁面的唯一瀏覽量。但需要注意的是Visits也常被用作整個網站或者某些內容分類匯總的度量,在這種情況下,網站的總Visits和總Unique Pageviews是不一致的,比如Visit A訪問了a-b-a-c4個頁面,而Visit B只訪問了a-b,那么對于a頁面而言,Pageviews是3,Unique Pageviews是2,Visits也是2,但對于這個網站而言,Unique Pageviews是5,而Visits只有2個。
唯一訪問用戶數(Unique Visitors)
這個應該容易理解,就是進入這個頁面的不同IP或者Cookie的個數。
頁面停留時間(Time on Page)
用戶瀏覽一個頁面時在該頁面逗留的時間,在度量頁面時,更多的是根據用戶取平均值,即頁面平均停留時間(Avg. Time on Page)=所有用戶瀏覽該頁面時停留時間總和/瀏覽該頁面的總用戶數。
直接跳出訪問數(Bounces)
也許你可以看到過很多關于這個定義的解釋了,一般的網站分析工具,都會將從該頁面進入網站并直接離開的訪問稱為Bounce。而這個度量更多的是以Bounce Rate的形式出現,即從該頁面直接跳出的訪問數/從該頁面進入的訪問數。
進入和離開次數(Entrances and Exits)
這個就顧名思義了,從該頁面進入、離開的訪問數,而一般會以Enter Rate和Exit Rate的形式出現,從該頁面進入、離開的訪問數/該頁面的總訪問數。

還有一些其它的頁面度量,如新訪問用戶(New Visits)、目標價值(Goal Value)等。
需要關注的頁面度量
我們會注意到一般的網站分析工具的結果展現會有許多不同的報表,并且各類報表中又會有重復或不重復的各類度量,當然每張報表可能都會有其不同的展示角度并提供不同的數據分析的用途。但也許我們日常無法全面地關注所有度量,一般都會根據網站的特點著重的關注某些跟網站運營狀態息息相關的度量。Google Analytics內容模塊的幾張報表上一般會展現:
Pageviews、Unique Pageviews、Avg. Time on Page、Bounce Rate、%Exit(離開百分比)及$Index(目標價值指數) |